防空洞,或稱人防地下室、防空壕,是一種用來防禦空襲並保護平民的軍事掩體。許多原有的地下建築,抱括地鐵車站、隧道、地窖、地下室和鐵路拱門都時常被用來當作防空洞使用。這類建築本身就建構於地面,特別堅固且可以支持上方建築物的重量,非常抵抗空襲入侵。而在核武發展的今天,亦有些防空洞加上了防止核武攻擊的設計。

二戰期間,基隆大空襲。資料來源: https://icry.tw/archives/220
 
日治時期後期正逢二戰時期,盟軍對台灣進行的大量的空投轟炸,是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積積極興建防空洞的關鍵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空軍戰鬥機時常空襲台灣,「走空襲」成了該時空背景下台灣人的集體記憶。1941年,台灣總督府發布「簡易防空壕建築規則」,規範防空壕建築工事和空襲時避難等。
 

1945年空襲,基隆郵局損毀空照圖。資料來源: http://www.adamsplanes.com/Stalnaker%202_photos.htm

大家所熟知的防空洞只是台灣多種防空避難設施中的一類,根據內政部所頒訂的「防空避難設備管理維護執行要點」,大致可以分為六種避難類型:
  • 防空洞
  • 防空地下室
  • 防空壕、坑
  • 防空掩體、防空地面和防勤掩體
  • 緊急避難所(三層樓以上的高大堅固建築物底層)
  • 其他經政府指定之防空避難設備
哪裡有防空洞呢?
台灣由於國際的政治因素,儘管是現在的21世紀,也始終處於戰爭的威脅下。因此,根據全國統一的「建築技術規則」,不論是哪一個縣市,只要每興建一棟新的大樓,便有一座防空避難室因應而生。在如今房子、樓盤不斷增加的年代,防空避難所也是跟著無限增生。

內政部警署網站
 
防空避難所的查詢,可以到「內政部警政署防空疏散避難專區」網站上,選取你所在的區域,並直接進入Google Map,看到位於你所選區域的防空避難室的點位分布,選取你附近的避難室點位,就可以看到地址、容納人數等詳細資訊。基本上,基地越大,隨之能容納的人數也與之上漲,像是台北101的地下室就可以容納將近10萬人呢!

金門防空洞
由於戰略位置重要,金門在八二三炮戰期間至結束後興建了一千餘座的防空洞。整個金門的地下系統,以碉堡ˋ防空洞為基礎,增加興建地下坑道,完成了全長2559.2公尺,連接了包括:金門縣政府、土地銀行、自來水廠、金城車站、金門郵局、金城鎮農會、金城鎮公所、金城國民中學等許多重要機構 的「金城坑道」。

金門民房坑道,圖/tvbs
 
不只是一般的坑道,金城坑道也包括了其他供小船停靠的水道,甚至至今有些仍供海龍部隊使用。這些坑道的作用是為了「藏兵於地下」,避免暴露在敵火之下,維持搶灘運補作業,使小船能夠正常停靠,最大程度地保護官兵安全。

基隆防空洞

前文提到,二戰期間飽受盟軍狂轟猛炸是為日本殖民政府大量興建防空洞的主因。又,基隆港為重要軍事港口,也是日本人居住的重點城市;因此,也成為了二戰期間被重點轟炸的城市之一。

基隆改造防空洞,將戰爭遺跡變為文化綠洲。資料來源: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21108/taiwan-bomb-shelters-keelung/zh-hant/
 
基隆全區,其範圍包括了從西岸牛稠港,東西岸馬頭,和和平島的漁港與造船區,在戰爭期間遭受了超過五十餘次的空襲。

而在基隆特殊的「山城海港」地理條件下(95%為山地),基隆不同於其他縣市多半採用地下防空設施,或另建掩體,而是沿著山脈趨勢,挖築用於避難的山洞。除了不容易因為戰爭損壞外,也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消失,這也使得基隆市擁有了約682個防空洞,冠絕全台之最。

可惜的是,由於在動員戡亂時期後並無其他積極用途,現今除了少數作為通道使用、私人營業或是存放物品使用外,大多缺乏人力管理。基於安全考量下,大多數已用欄杆圍籬標示,禁止一般民眾進入。

防空避難設備更新
隨著兩岸關係逐漸緊張,中美關係也日漸降溫,我們的處境不容樂觀,戰爭的到來已非危言聳聽。對此,我們應該更積極的規劃、重新整修原有的防禦資源,其中防空避難所這樣的空間,更值得我們去整理與運用。

如今,由於年久失修,大多數防空避難所都成了治安死角,灰塵、蜘蛛網、蚊蟲孳生。此外,許多防空避難設備容納人數看起來十分足夠,但能否真正使用也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此外,由於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大多數民眾對於自家、社區的防空避難設備的使用方式、時機、位置都了解不足。

以上各方面還需要政府的大力維護;相對的,民眾也需要更積極地去了解這些相關信息,避免在真正的危難來臨之際,手忙腳亂而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