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繼2023年中科院在台北航太展中展出「勁蜂一型」、「勁蜂二型」攻擊無人機,在今年的台北航太展中,中科院更擴大勁蜂家族的規模在展場中推出,類似Altius 600反裝甲攻擊無人機的「勁蜂三型」、及中科院與美商Kratos公司合作改造MQM-178靶機的「勁蜂四型」。將現有飛行器改裝成無人機,我國並非先例,早在1960年代美軍就曾將BQM-34「火蜂」(Firebee)改裝成無人機進行吸引敵方防空火力,獲取飛行路徑上的額外資訊。火蜂無人機廣受美軍使用,甚至於2003年波灣戰爭都可以見到其身影,在美軍第一波空襲前干擾巴格達周邊的雷達系統,為美軍戰機創造安全走廊。

1971年美國DP-2E酬載2架BQM-34「火蜂」靶機進行空中發射任務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VC-1_DP-2E_BuNo_128347_with_two_Ryan_BQM-34_Firebee_Target_drones.jpg 

 

在不對稱作戰的需求下,改裝既有飛行器賦予新的戰術用途,似乎成為各國軍備之新趨勢。本文將彙整近年使用現有飛行器改裝成無人機之案例,一探這項技術的可能性。 
 

雙亞戰爭開始的無人機改裝風潮 

在2020年雙亞戰爭時,亞美尼亞軍隊將1940年代的蘇聯製An-2農業用飛機改裝成無人機,藉由大量部署An-2無人機來吸引亞賽拜然的防空武器攔截,以定位防空系統位置協助後續攻擊。 

烏克蘭國防企業Ukrjet同樣也基於訓練、情監偵用的UJ-23 “Topaz” 靶機加以研發,推出UJ-25無人機。兩者具有相似的外型、前撩翼、V字型尾翼及上方進氣口。UJ-25的性能尚未明確,不過從已公開的UJ-23無人機來看,該無人機巡航速度600公里/小時、籌載10公斤、最高速度800公里/小時,可滯空90分鐘。外國軍媒《The War Zone》推測UJ-25不只作為誘餌,可能更具有小型的主動電子作戰能力,使烏軍獲得更多成功打擊的機會。

Ukrjet的UJ-25無人機在俄羅斯佔領區被俄軍發現 

https://x.com/Lyla_lilas/status/1738192932807598235 

 

同樣烏克蘭也被發現使用英國QinetiQ Banshee Jet 80+靶機作為攻擊無人機使用,俄國宣稱該無人機攜帶15磅的炸藥在其中。同樣為使用者的英國海軍形容該靶機難被雷達偵測,給予練習者與真實相似的飛彈威脅;且該靶機可進行高達9g的機動,這也使該機種更難被攔截。值得注意的是該靶機也被英國海軍在威爾斯親王號上進行測試,在未來可能成為伊莉莎白級航母裝備的一員。

中科院「勁蜂四型」再度為我攻擊無人機研發立下新的里程碑

2025台北航太展展出的勁蜂四型攻擊無人機 

https://mna.mnd.gov.tw/news/detail/?UserKey=924b7868-2df0-4dee-afa0-beee7cfb18f2
 

勁蜂四型長3.3公尺、翼展1.9公尺、最高速度0.69馬赫,最遠航程可達1,000公里,可有效打擊中國上海等主要城市的軍事據點。在今年航太展中,更展示出其同時具有高爆破片、金屬反應式自鍛破片的多功能彈頭,可有效應對大範圍空中目標及穿透敵方艦艇及載台,更能選擇性搭載雙彈頭,強化攻擊動能。該彈藥採用一體化模組方式,無需另外安裝雷管,來減少組裝的繁雜手續。操作方面更具有「人在迴路」可在必要時改以人工進行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勁蜂四型配有龍勃透鏡(Luneburg lens),可調整無人機的雷達截面積(RCS)影響對手的防空系統,有效達到高低配的戰術。 

 

美國「Shield AI」人員在測試期間在地面遙控平台發送指令給MQM-178無人機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702952 

 

MQM-178靶機已受英國、瑞典等軍隊採用,近期更被美國「Shield AI」選為搭載「EC Mirco」自主運算系統之載台,為美軍新世代「協同戰鬥航空器系統」研發做出貢獻,是近期受矚目之機種,再加上中科院攻擊型的勁蜂四型,外銷海外指日可待。 
 

結語 

從近期雙亞戰爭、俄烏戰爭的案例來看將現有靶機、既有有人飛機改裝成無人機逐漸成為另一項趨勢,不只可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大量情監偵、攻擊型武器外,更可有效消化國內不需要的庫存裝備等優勢,達成不對稱作戰之需求。更可以看出這類型的無人機從早期吸引敵方反擊、影像索敵等被動手段,逐漸轉換成攜帶電戰裝備或具備自殺攻擊等主動形式;更多的是搭配常規武器,以「高低配」的方式協助傳統武器達到更好的打擊效果,可預想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及廠商投入改造無人機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