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去年11月底我國陸軍以「獵鴞專案」向美國進行685架「彈簧刀-300」人員殺傷、291架「Altius-600 M-V」反裝甲無人機,2型無人機作為「攻擊無人機飛彈系統」強化陸軍不對稱作戰能力,並編入114年度預算。反裝甲無人機針對地面全縱深防衛,強化反裝甲打擊能力,藉由無人機精準打擊近岸水域、灘岸、港口等登陸之敵各式戰甲車,達成不對稱作戰優勢。 

不過目前獲得的反裝甲無人機尚未達到足夠戰力,國防部也表示未來視國防財力額度於後續年度再爭取建案。  此外中科院自行研發「劍翔」無人機的量產計畫也將於114年度停止,並由國造攻擊無人機「巡飛彈」一型、二型接續量產補足我國攻擊無人機之數量。本文將藉由我國近期採購、研發之攻擊無人機,試探我國建立攻擊無人機戰力之構想。 

 
 

中科院「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為國造攻擊型無人機開路 

該無人機為中科院航研所及飛彈所研發的機型,為一款結合飛彈與無人機概念的防空制壓武器(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 SEAD)。在2017年首度於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亮相後,同年通過作戰測評,在2019年通過生產預算,當時估計5年內投入800億台幣生產104架。「劍翔」無人機採用與以色列IAI的「哈比」(Harpy)無人機相似的三角翼外型,並有垂直尾翼在兩側翼端。不過較不同的是,「劍翔」無人機的所有設計皆為中科院自行研發,且其外型更為緊緻,這優點也使一輛發射車可容納多達12架無人機。無人機素材採用複合材料,由自行研發的轉子引擎作為動力來源,發射時由發射箱內助昇火箭推出,再以螺旋槳巡弋飛行。發射後無人機可採取GPS導引飛向目標,開啟自劍二A反輻射飛彈所發展之尋標器,尋找敵方雷達、防空系統等確保空域安全。 

「劍翔」無人機及無人機發射車,一輛最多可以堆疊12架無人機在內 

https://web01.rti.org.tw/news/view/id/2150579 

 

目前「劍翔」無人機除了有「反輻射」、「誘標」2款已交付給軍方服役的機型外,中科院也基於現有型號衍生出「衛星定位攻擊」及「目標影像攻擊」2款型號。在去年10月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質詢中,中科院更表示「劍翔」無人機具有匿蹤能力,亦可以伴隨誘餌以「高低配」的型式,藉由大量攻擊型無人機配合高價無人機協同攻擊。  其航程可達到1,000公里,估計在114年度量產結束前可交出近200架「劍翔」無人機給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使用,強化防空部隊「攻防一體」的戰力;在面對中共軍力威脅之際,更可運用無人機加以反制增加作戰靈活度。  未來量產結束後,中科院計畫持續針對「劍翔」無人機進行性能提升,以小批量產模式生產。  「劍翔」無人機也為我國攻擊型無人機開啟先驅,展開下一代國造攻擊型無人機計畫。 
 

「巡飛彈」1型/2型攻擊無人機接棒擴展國造攻擊無人機種類以因應國際局勢 

在我國向美國購買「彈簧刀-300」及「Altius-600 M-V」無人機的同時,內部評估攻擊型無人機數量依然不足所需,因此中科院的「巡飛彈」一型、二型也編入114年度預算準備投入量產。「巡飛彈」系列首次公開在2023年,較早推出的「巡飛彈」一型具有10公里以上飛行距離、15分鐘以上滯空時間,並酬載紅外線熱像儀(EO/IR)及高爆彈頭,為單兵攜帶用來打擊人員、載具等之小型攻擊武器。在2024年底海軍也下訂單購買該型無人機,並進行最後測試驗證工作成為第一位買家,在今年年初正式命名為「勁蜂」攻擊無人機。 

  「勁蜂」攻擊無人機運用氣體從桶中發射,藉由無人機鏡頭影像及人工智慧標記目標,給予射手選項於平板電腦實施打擊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85065 

 

隨後在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中,中科院公開基於「巡飛彈」一型設計改造的「巡飛彈」二型,不同的是二型採取多連裝方式進行發射,發射箱可持續堆疊並依照載台有各種設計可安裝於車輛、船艦上。無人機同樣酬載具視距外偵查能力之影像紅外線、微波尋標器、軍用GPS導引及高爆彈頭,  且「人在迴路」的設計使操控人員得以選擇自行操作或自動攻擊,多連裝發射箱也使「巡飛彈」二型可以實施「群攻」作戰,雖然該型號仍在研發階段,相關性能尚未有公開數據,但在航太國防工業展覽時,中科院稱其具有「長滯空、視距外精準打擊」能力。 


中科院所公布之「巡飛彈」二型, 

可見藉由改裝可以使無人機發射箱安裝於悍馬車上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07467 

 

結語 

單程攻擊(One-Way Attack, OWA)無人機自俄烏戰爭後,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與投資,考量到我國當前現役無人機多以偵查型為主,具有攻擊能力、偵打一體的無人機明顯數量不足。再者因應當前單程攻擊無人機在戰場上激烈的消耗量,雖然我國已向美方購買近1,000架攻擊型無人機,但依然不足以應付戰場上的需求,  上述問題更凸顯出國造攻擊無人機之重要性。而我國亦持續跟隨國際趨勢研發了「劍翔」、「勁蜂」等攻擊無人機,來強化我國的不對稱戰力,而未來這些無人機的動向及使用戰法更值得後續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