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冷戰結束後,除了傳統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外,如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團體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抬頭,徹底改變了現代安全環境。許多國家開始思考如何塑造國防能力,來應對新興威脅。美國陸軍在冷戰結束後,深知當前軍力雖然可以應對過往傳統威脅,但面對未來戰爭缺乏敏捷性。因此美國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推動「未來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s, FCS),藉由未來戰鬥載具、地面戰鬥系統、多任務戰鬥系統、火力分系統等 ,藉由戰場資訊的整合強化部隊的敏捷性。 

雖然該計畫在2009年以失敗作為收尾,但其中依然有不少概念存留於現代戰爭中。計畫曾經推動多項新型感測系統,在一項稱為中程光電紅外線感測器(Medium Range Electro-Optical Infrared, EO/IR)的計畫中,美軍計畫運用光學感測器、紅外線及雷射測距等技術,全天候為前線士兵標定目標,強化戰場覺知能力。  這項技術也在現代偵察裝備上獲得實際的驗證,而本文將藉俄羅斯在戰場上部屬的2項偵察/反狙擊裝備進行探討。
 

預警系統的小型化,從大型偵測裝備至單兵警報器 

反狙擊的偵測系統主要分為雷射、聲波、紅外線3種類型,雷射偵測藉由發出雷射掃描區域,尋找光學瞄具的反射光線,並透過系統進行比對標記槍手位置;聲波偵測,藉由槍口所發出的衝擊波判斷槍手位置,屬於被動式的偵測系統。我國家安全局也曾購買此類型系統作為總統選舉的維安用途,該系統更結合GPS定位及溫度感測器在槍響後,可立刻掌握敵方;  紅外線偵測同樣為被動式的偵查系統,藉偵測槍口的光源判斷槍手位置。  

根據俄羅斯國營媒體塔斯社(TASS)報導,俄國特種部隊在烏克蘭部屬「松樹-N」Sosna-N反狙擊系統,這項系統首次於2021年莫斯科軍警防務展中出現。該系統重4.6公斤,可遙控進行全時段監視周遭距離3,000公尺內環境,協助部隊確認是否有光學瞄具、反戰車飛彈標定器等裝備存在,並發出警示,更宣稱可主動發出雷射使敵方射手「致盲」,使烏軍在前線狙擊任務難度增加不少。 

俄羅斯Sosna-N反狙擊系統 

https://armyrecognition.com/news/army-news/2023/russian-special-forces-deploy-sosna-n-anti-sniper-robot-in-ukraine 

除了無人監視系統外,更觀察到一種單兵用早期預警裝置。2023年烏軍擄獲一名瓦格納士兵的裝備,在頭盔上發現一款小型警報器,該警報器被稱為「蜘蛛」(Spider)雷射警報器。 

烏克蘭軍隊所擄獲的警報器,被士兵綁在頭盔上使用 

https://defence-blog.com/russias-unusual-laser-devices-fall-into-ukrainian-hands/ 

 

過去也有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種任務中心「A」局成員配戴警報器於肩上的案例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206215640/https://shinextech.eu/catalog/laser_radiation_detector/20610/ 

 

從公開情報來看,該警示器僅重180公克,高8公分、寬3公分的小尺寸、具有3,000公尺的警戒範圍、5小時待機時間、且可偵測0.8至1.8微米的雷射,該能力涵蓋了不少當前單兵雷射標示器、雷射測距儀等儀器所發出之雷射,偵測到雷射後,裝備會發出語音警告使用者光源方向,輔助使用者進行尋找敵人。  
 

尖端科技的普及勢在必行 

偵測系統的出現雖然不至於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但從上次案例來看,先進裝備的普及化勢在必行,而前線高強度的戰鬥下,在不久或許會有更多在偵測技術上的變化。

除了配戴在身上外,可利用腳架單獨使用支援狙擊手執行任務 

https://shinextech.eu/catalog/multipurpose_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