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尾聲,在軍事媒體中最受討論的想必是中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簡稱成飛)及瀋陽飛機工業基團(簡稱瀋飛)疑似新一代戰機的試飛照。目前並沒有明確消息確定,這兩款飛機為中共的第六代戰機,但也引發周邊國家對於新一代戰機性能、定義之討論。  而本篇將針對日英義三方共同研發的新一代戰機GCAP,探討三國對於新一代戰機之構想及過程。 

 

英國新一代「暴風」戰機的構想 

英國貝宜系統(BAE)在2018年時推出「暴風」(Tempest)戰機全尺寸模型,當時希望在2040年可以取代現有的歐洲戰鬥機(Eurofighter),於2035年達到初始戰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 IOC),並在5年後完成全戰備。 

 英國空軍的「颱風」F2戰鬥機, 

歐洲戰鬥機「颱風」為英、德、義、西四國共同研發之戰鬥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yphoon.f2.zj922.ff2006.arp.jpg)
 

  這項計畫也估計會延續英國維持每年約60億英鎊,並占有英國國防出口80%以上的航空產業出口經濟。「颱風」戰鬥機在外觀上並沒有顯著的尖端設計,而是將重心置於整體航電與武器設計,如較先進的發動機、虛擬實境座艙、資訊整理系統等。  來自義大利同樣具有參與歐洲戰鬥機設計的李奧納多集團(Leonardo)也於2019年的「國際防務與安全裝備展」(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DSEI 2019),宣布加入「暴風」的研發團隊。「暴風」團隊也為英國研發新一代戰機「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 FCAS)計畫的基本骨幹,目前團隊人數約3500人,主要由貝宜系統、勞斯萊斯(Rolls Royce)、李奧納多集團、歐洲飛彈集團(MBDA)的僱員所組成。  

於DSEI 2019公開的「暴風」戰機全尺寸模型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empest_DSEI_2019.jpg
 

 

日本F-X計畫的研發困境促成三方合作 

在另一側的日本,關於下一代戰鬥機(日本稱之為F-X)的研發計畫起源於2010年公布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中期防),文中提出為獲得自2000年開始服役至今的F-2戰鬥機之後續機種,並以開發戰鬥機作為選項進行研討,著手尋找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各種機會。在2018年的《中期防》中更提出以日本做為計畫主導的國際合作進行研發的可能性,並於2020年開始對外招標,同時與美國、英國政府及企業進行協商。起初鑒於需要系統整合上的技術,日本選擇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簡稱洛馬)作為合作廠商進行研發。不過在開發過程中,洛馬希望開發初期的部品如雷達、電戰系統等先使用美製部品,並將開發主軸置於現有機種如F-22及F-35之延伸。  不過日本政府鑒於過去負擔沉重的F-15改裝費用及F-2發動機開發的困境下,希望開發能不受美方拘束,更貼近日本自身需求以確保戰鬥機具有容易更換部品的「改裝自由度」及使用新技術提升性能的「再擴張性」。

被暱稱為「平成零戰」的F-2戰機,為日美共同開發之機種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yakuri_F-2.JPG
 

 計畫逐漸步上正軌,更改變日本防衛裝備出口政策 


 

2024年於東京國際航空宇宙展所公開的GCAP 1/10模型 

https://news.yahoo.co.jp/expert/articles/63c28eece225bf00527e8203ab8c5c56db297613
 

 

上述的開發背景及日英雙方於2035年前皆有現役戰鬥機退役問題,也促使英國與日本在2022年開始共同研發雷達、發動機之合作。  在同年年底這項合作更結合了原先參與「暴風」研發團隊的義大利一同將自身的FCAS併入組成「全球空戰計畫」。針對這項計畫,三國除成立管理GCAP的國際機關GIGO(GCAP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GIGO)由日本前防衛審議官(事務次官級)岡真臣出任首任代表,更將在今年中成立由貝宜系統、李奧納多集團與日本航空機產業振興株式會社(JAIEC)各持1/3股份的合資企業。  據NHK訪談中防衛省人士表示,將來戰鬥機會以日本負責機體設計、英國負責航電系統、義大利負責機體控制的大方向分工進行設計。  

在面對外銷的可能性及合作夥伴英國的呼籲下,使日本政府不得再度審視出口防衛裝備的指導方針。日本在去年3月透過內閣會議的方式修正指導方針,允許出售新戰機至與日本簽屬防衛夥伴關係協議的15國,成為出售致命武器的首例,不過現階段日本政府尚未考慮出售其他致命武器至他國。  雖然依然存在一些限制,但這依然為日本繼OSA援助在印太地區展開後,對外提供軍事技術上一大顯著之進展,整體上更有利提升日本與夥伴國家的防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