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材料塗層、電子戰、超遠程防空飛彈、反無人機防空、超音速系統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相反地,美國過時的防空系統以及無人機開發技術似乎正慢慢趨於下風。此消彼漲下,中國很可能將慢慢地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空戰國。

中國的超遠程飛彈和精確打擊能力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和過時理論
美國空軍部在2024年12月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強調了中國對於遠程精確打擊系統的投資,包括洲際超音速美行器、以及陸海空飛彈等等。這類武器屬於由天基感測器引導的防空武器,射程超過1,000英里(1,600公里)。在天基瞄準的輔助下,到了2050年,美軍前線空軍基地很可能越來越容易遭受持續精準打擊。

描述中國導彈攻擊美國海軍。圖片來源:1945/中國互聯網
 
報告強調了整合天基監視和瞄準系統的必要性,包括潛在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或核武能力系統。美國空軍必須對其概念、技術和部隊結構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保持有效並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威脅,而這些威脅將嚴重依賴太空和資訊優勢。

傳統意義上的空中霸權以最先進的技術來獲得空中優勢,而這類優勢曾在西方軍事理論中至關重要。然而,隨著先進的防空系統、無人機和電子戰重塑戰場,這項理論在現代戰爭中卻面臨過時的局面。此外,「空中沿岸」的出現從地面到(10,000英尺的競爭區域)無疑進一步將無人機與電子戰的交戰空域進一步壓縮。仍在進行的烏克蘭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空中力量的未來是獲得有限、視情況而定的空中優勢,而非絕對的主導地位。

DF-ZF(過去稱為WU-14)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推測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如今,中國已展現出先進的偵查與遠程精準打擊能力,旨在透過針對關鍵基礎設施、跑道和停飛的飛機來削弱美國的空中力量,從而需要空軍基地防禦的範式轉移。如果不進行這些改革,美國空軍將面臨行動癱瘓的風險,使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容易受到侵略,並危及當前的全球力量平衡。

空中沿岸示意圖(Kreuzer., 2024
 
美國無人機群計畫試圖重新定義現代戰爭
美國於2023年啟動的「複製者計畫」(Replicator program)以人工智慧驅動的自主無人機為核心,透過大量無人機的部署,透過以量取勝的計畫來對抗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複製者計畫旨在大規模生產低成本自主無人機,並建立可擴展、快速的技術開發流程。在成熟的人工智慧、網狀網路和演算法技術條件支持下,即使是在頻寬有限的狀況下,這些技術也將促進平台的自主、去中心化運作,減輕人們對在戰鬥中使用自主系統的擔憂。
複製者計畫作為美國國防部「自主多域自適應集群」(AMASS) 項目的衍伸或者說一部份,目標是開發指揮數千架自主無人機摧毀敵人防禦系統的能力,包括防空系統、火砲、飛彈發射器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平台。

XQ-58 Valkyrie 無人機正在使用人工智慧來獲得戰鬥優勢。圖片:推特
 
此外,自主無人機群可以與 F-35 和 F-22 等隱形載人平台合作,攻擊中國軍艦、飛機和飛彈連。聯網無人機將提高態勢感知和目標捕獲能力,同時以多個目標淹沒敵方雷達範圍。然而,人們對該技術的成熟度和潛在漏洞(例如俄羅斯和中國的電子戰能力、網路攻擊和頻寬限制)感到擔憂。而事實上,也的確應該如此。

中國微波武器旨在消滅美國無人機群
針對美國的無人機計畫,中國新型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或許有望重新定義電子戰,對抗美國在無人機和太空能力方面的進步,同時縮小兩國軍艦之間的火力差距。
據<<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最新型HPM武器能產生相當於核爆的電磁脈衝,能破壞或摧毀敵方系統內的電子元件。該武器採用相控陣傳輸技術,能夠精確聚焦能量,增加射程和殺傷效果,並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例如蜂群無人機和近地軌道衛星)。測試中,該武器承受了5000多次全功率脈衝發射而沒有擊穿,保持了96.6%的高工作效率。

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能量擊中目標。現在,中國科學家已經發展出一種結構緊密、能夠進行極高威力攻擊的武器。照片:X Screengrab / SCMP / 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在追求反衛星能力,目標是在烏克蘭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星鍊等通訊衛星。HPM武器的研究方向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對抗美國「複製者計畫」的決心。當然,HPM武器目前仍面臨能耗高和需要大量能源等缺點,甚至可能對友方系統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以上都可能成為影響部署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