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當時便發現許多俄國裝甲部隊選擇在車頂上安裝這種由鐵欄組成的裝甲,透過提前引爆彈頭破壞其熱金屬射流,來降低如RPG系列火箭彈對裝甲車造成的傷害。俄羅斯在戰爭初期使用這種類型裝甲,有一說為俄軍自1994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格羅茲尼戰役(Battle of Grozny)中學習到的經驗,車臣叛軍在城鎮環境中運用建築物高低從高處使用反裝甲武器攻擊裝甲車上方脆弱處;此外在2020年雙亞戰爭中,也有不少無人機從上攻擊裝甲車的案例,該案例也成為近代運用無人機進行不對稱作戰的成功案例。 

不過從戰爭初期的戰損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柵欄式裝甲對AGM-148標槍飛彈等北約製造的反裝甲飛彈及大口徑的火炮沒有有效的防護能力。但柵欄式裝甲並沒有在從此消失,反而在現在進行的戰爭中找到了另一種用途,也就是對抗在戰場上經過改造的商用無人機與第一人稱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透過改裝後,從空中投擲如手榴彈、槍榴彈、迫擊砲彈等爆裂物至地面,有或者以自殺的形式直接撞進目標內。如網狀的柵欄式裝甲有效地攔截這些從上掉落的炸裂物保護裝甲車組員不受到這些小型爆裂物威脅。 

隨著小型無人機在烏克蘭成功的案例,在其他衝突中也可以發現這些無人機的出現。如以哈衝突中,哈瑪斯也運用這些無人機攻擊以色列軍,為因應這樣的攻擊,以色列也在梅卡瓦(Merkava)主力戰車上安裝柵欄式裝甲來提供額外的保障。

 https://www.telegraph.co.uk/world-news/2023/10/16/israel-tanks-installed-cope-cages-drone-bomb-defence/)
 

雖然這樣的裝甲使裝甲車在外觀上大大地提昇其辨識度,以及在戰場上曝光的風險,特別是以車高低著名的俄羅斯/蘇聯製戰車最為明顯。再者這些裝甲對組員的能見度及逃出依然造成一些不便,不過在這些無人機的風險下,俄烏雙方依然採用這樣的設計來保護組員安全。另外也有觀察指出,這些裝甲產生的安全感對前線士兵有提升士氣的效果,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裝甲車外放沙包相同的效果。 

同樣隨著戰事的推移,俄軍還將這些柵欄式裝甲結合電戰裝備來對抗前線無人機產生所謂「龜甲戰車」。 

烏克蘭軍於2024年6月成功擄獲俄羅斯的「龜甲戰車」 

https://x.com/DefenceU/status/1802671030093353075
 

這些柵欄裝甲現在雖多為前線另外安裝的臨時裝甲,不過隨著柵欄式裝甲的需求逐漸增加。如俄羅斯固定舉辦的軍事裝備展,軍隊-2023(Army-2023)中就看見展示的戰車上直接安裝上柵欄式裝甲在車身上,不再需要額外的改裝。

圖中T-72B3M戰車便裝有與防地雷伏擊車相同邏輯的V字型裝甲,另外在側邊安裝網狀物阻止無人機進入,這樣的設計也多次在前線的改裝中可以發現。 

https://x.com/MuxelAero/status/1690524359457148929 

 
除了主力戰車外,在俄軍的各式裝甲車也可以發現其蹤影。如展中BMP-1上安裝額外的柵欄式裝甲來保護組員。(https://x.com/MuxelAero/status/1690524597437841409

如解放軍數次公開ZBD-09步戰車上安裝柵欄式裝甲的畫面 

https://www.reddit.com/r/TankPorn/comments/1blkudh/chinese_zbd09_with_cope_cage/

解放軍ZTQ-15輕型戰車上也安裝類似的裝甲在車頂上 

https://china-defense.blogspot.com/2024/10/cope-cages-slat-armor-of-day-ztq-15.html 

 

在未來戰爭中反無人機手段想必成為主要趨勢之一,而未來北約等盟國是否會採納這樣的反制手段則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