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無人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所製造的一架無人駕駛飛行器,利用無線電進行遙控,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所有無人機的前身。而真正意義上,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飛行的無人飛行載具為──Aerial Torpedo,於1918年10月2日由美國海軍完成首次試飛,飛行高度300英呎。而真正能獨立起降的無人機,直到1960年才逐漸成熟,最後演變為我們現在所看到複雜且自主的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醫療無人機對醫療保健產業的優勢
儘管無人機開發的初衷是出於軍事目的,但現在無人機越來越多地用於醫療保健領域。由於各種材料往返於患者與醫療機構間的運輸成本高昂且耗時,利用道路交通的傳統運送方式對於像是移植器官、輸送血液等分秒必爭的手術來說,可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歐洲醫療無人機路演   推廣專案能見度。來源:https://www.technice.com.tw/technology/drone/38784/
使用無人機運送醫療物資、器官與血液具有許多優勢。
  • 成本:透過無人機來進行短距離的小包裹運送,比起使用車輛來說成本更低,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物流成本。
  • 時間:透過空中航線,醫療無人機可以節省塞車、等候紅綠燈、行人等因素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為患者爭取寶貴時間。
  • 靈活性:無人機的尺寸與設計更為靈活,能夠到達汽車、救護車等大型運輸工具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區。
  • 環境:通常運輸的器官、血液都屬於小包裹,考慮到尺寸與消耗的能源比,無人機更適合進行中小尺寸包裹的短距離運送。
  • 全年無休:無人機可以無視晝夜、天氣在各種情況下運行,往返距離最高可達160公里。
此外,由於運輸過程中免去了「人」的存在,也大大減少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有助於醫生在偏遠農村地區進行診斷和治療、或是在疫情期間發放疫苗。
來源:https://healthcareleadernews.com/news/projects-using-drones-to-deliver-medicines-receive-investment/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首次使用無人機運送血包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和醫療保健物流新創公司Apian進行了無人機血包運送的聯合試驗,在Wansbeck醫院和Alnwick醫院間發送了10個血液包,並比較了陸路與無人機運送的差別,測試運送血液樣本的可行性。運送分為陸路與無人機兩組各五人,無人機組別行程68公里,共耗時61分鐘完成運送;而陸路運輸全長74.6公里,耗時68分鐘。血液樣本經分析後,發現其生化與血液學特性並無顯著差別,確認血液安全性並未受到明顯影響。
下一個試驗將集中運送血小板樣本,以確認無人機做為替代傳統物流運送的能力,在正確的時間,以更少的排放向患者運送關鍵的醫療用品。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首次使用無人機運送血包。來源: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essex-54582888

這些無人機最初將在布魯姆菲爾德醫院、巴西爾登醫院和巴西爾登病理第一實驗室之間飛行。來源: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essex-54582888
 
Antwork無人機將中國醫療運送推向新高度
Antwork正利用無人機運送醫療用品和食品,大大提高了浙江德清的物流效率。這些無人機串連起湖州市中心醫院與其他小型醫院,確保能隨時並即時完成血液和醫療設備等物品的運送。此外,他們也滿足了浙江工業大學、觀光景點和莫干山風景區等地點的外帶需求。Antwork 的無人機能夠應付中雨、強風和大雪,在各式惡劣天氣條件下提供可靠、穩定的空中物流。值得注意的行動包括在深夜緊急情況下向安徽合肥的一家醫院輸送血液,以及為衢州因山體滑坡而被困的居民提供援助。
Antwork專注於緊急應變和智慧醫療保健,特別是在偏遠和服務不足的地區,透過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實現物流自動化和集成。不只如此,Antwork更是獲得了全球首張「城市物流無人機試營運牌照」,彰顯了他們在此新興領域的領先性。

中國Antwork無人機發射器。擷取自Antwork Technology Youtube影片

Antwork無人機進行肯德基外送。來源: https://dronesplayer.com/drone-use/%E7%84%A1%E4%BA%BA%E6%A9%9F%E6%9D%AD%E5%B7%9E%E9%85%8D%E9%80%81kfc%E7%82%B8%E9%9B%9E-%E4%B8%8B%E5%96%AE%E5%BE%8C%E7%B4%8416%E5%88%86%E9%90%98%E9%80%81%E9%81%94/?lang=zh-hant
 
醫療無人機面臨哪些挑戰?
關於無人機的一些最常見的擔憂大多與隱私、環境危害以及責任歸屬有關。
  • 隱私權的侵犯:大多數人對於醫療無人機最大的擔憂,便是其是否會藉由「公共安全名義侵犯個人隱私與自由」。目前,運行超過一定尺寸與功率的無人機大多都需要向相關航空局進行登記。不論是個人或是公司,都需要提交運營風險評估,並向當地民航局申請,審核時間可能長達6至12個越。當取得飛行航線授權後,還需要等候一定時間開展新業務。
  • 環境與永續性:在目前的環境背景下,任何新技術或設備都存在進一步損害或影響生態系統的風險。然而,相比於傳統物流,無人機的碳排放小了許多,尤其是那些以再生能源作為動力源的無人機。
  • 儘管如此,無人機的零件依舊涉及電子元件、玻璃纖維和金屬的使用,因此回收這些元件也是一大難題。2014年,一群學生在競賽中開發一種無人機,由真菌的「菌絲體」製成,可以被生物降解。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全球數百萬名科學家都正日以繼夜不斷努力,開發對於環境更為友善的材料。
  • 責任與保險:若將無人機視為另一種交通工具,那麼保險也就勢在必行。現在隨著商用無人機的數量越來越多,無人機專用保險也隨之增加,規則上也變得更加嚴格和複雜,尤其在醫療保健產業裡。從無人機本身到運送的醫療用品等都有著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與保險。
儘管無人機是一項非常成熟且高度精密的行業,但由於相關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後勤運營仍遠遠落後的情況下,醫療無人機或許還需要將近十年的時間來完善。然而,整體來說,醫療無人機領域仍是個不斷成長且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